【中華工商時報】晨光生物“逆襲”:扎根縣域,謀劃植物提取產業“大文章”
時間:2025-09-05 08:49:24 來源:晨光生物科技集團邯鄲有限公司 點擊數:157
在自然界中,植物猶如天賦異稟的調色師,通過一道道工序,萃取分離出豐富多彩的天然色素。與此同時,植物提取物因具有綠色天然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飼料等領域。
在冀南平原,一家來自縣城的民營企業手握全球70%辣椒紅和45%葉黃素市場份額,成功將辣椒紅、辣椒精、葉黃素三大產品做到產銷量世界第一,并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植物提取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它就是總部位于邯鄲市曲周縣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晨光生物”)。 在晨光生物兩個白墻藍頂的不起眼車間里,卻生產世界超一半的辣椒紅色素和三分之一的辣椒精,而在20年前這里還是一家瀕臨倒閉的作坊式小廠。 1997年,時任五金廠廠長的盧慶國接到一個棘手的任務——接管瀕臨破產的色素廠。多方打聽后他前去青島紅星色素廠做調研,最后得出結論:天然色素提取是朝陽產業,但國內技術受制于人,生產規模小、質量差,遠落后于國際水平。 靠著“敢想敢干、持續創新”的精神,一群“鐵匠”開啟了轉型。沒有技術就自己摸索,沒有資金就靠“薄利多銷”加速周轉。“別人的錢轉一圈,我們的轉兩圈、三圈,看似價格低了,同樣的資金與時間,實際上賺的也不算少。”盧慶國回憶道。憑借這一策略,廠子逐漸站穩了腳跟。 轉機出現在2003年。這年秋天,辣椒價格跌到1.6元一公斤,盧慶國力排眾議收購1800噸辣椒,并拒絕短期套利。“如果都賣掉確實能掙錢,但做企業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那會兒最重要的是做成辣椒紅,去占領市場、擴大份額,否則就永遠長不大。”這一年,通過工藝技術裝備改進,將立罐萃取改為封閉式旋轉罐,晨光生物生產出30噸辣椒紅,首次在國內市場拔得頭籌。 在晨光生物的發展歷程中,技術創新始終是關鍵詞。“我常對大家說,要想走在前頭,就要敢于質疑。有質疑,就要去驗證、去解答。”盧慶國告訴記者,依靠“質疑-驗證-解答”的精神,公司不斷突破行業慣例。 辣椒去柄曾是行業公認的必要工序,一噸干辣椒去柄需要二十幾個人干一天,盧慶國提出疑問,“辣椒柄和花萼也都是植物,就不能通過工藝改進一并提取嗎?”經過不斷的質疑與驗證,最終通過調整溶劑和分離條件,實現了帶柄投料的技術突破。 早期的辣椒提取只能單獨提取色素或辣素,無法同時獲取兩種成分。團隊試驗出了辦法,卻在安全性上犯了愁:溶劑產生的過氧化物有爆炸風險。技術負責人跑遍了北京各大研究所,最后在北大化學系的實驗室里得到了關鍵啟發:天然色素是還原劑,在提取過程中,過氧化物碰到還原劑就會降低活性。通過反復試驗,成功開發出辣椒紅色素和辣素同步萃取分離技術,成為世界首個實現規模化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企業,扭轉了我國辣素依賴進口的局面。如今,這兩種產品的產量都做到了世界第一。 說到家喻戶曉的番茄紅素,則是10年技術攻堅的成果。2006年,在新疆考察的盧慶國看到番茄加工后的廢棄皮籽被直接丟棄,立即組織研發團隊開展研究。最終開創了“一步法”皮籽提取番茄紅素技術,生產能力提升5倍,成本降低50%,含量得率超過95%。2016年,該技術獲美國專利商標局發明專利授權,201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十年磨一劍,值得嗎?“當時就覺得這個技術有希望讓大多數人花低價吃上高品質的番茄紅素,也是做企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吧。”盧慶國輕輕點頭,聲音里帶著對初心的堅守。
2023年,晨光生物的“甜葉菊綠色高效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技術”被列為10項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之一。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晨光生物申請的異綠原酸鈉為新型飼料添加劑,在我國飼料行業實現了首創性突破。 異綠原酸鈉源于甜葉菊葉片,是一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多重生物活性的天然成分,以研發主管徐美利為核心的研發團隊多年攻堅,通過自主開發的“短鏈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技術”,在提升主產品甜菊糖苷產率的同時,創新提取出異綠原酸鈉,這項“變廢為寶”的提取技術也填補了世界市場空白。 “以前甜葉菊主要用來做幾乎零熱量的甜菊糖苷,但提取酚酸類物質時得用很多化學試劑,廢渣排放污染還是很嚴重的。我們開發短鏈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工藝,能同時把酚酸類和糖苷類都提取出來,再根據物理性質的差異,實現酚酸類成分和糖苷的分離。這樣不僅能得到異綠原酸鈉,甜菊糖苷的獲得率也提高10%以上。整個過程更環保,還實現了異綠原酸鈉可產業化的途徑,這個資源以后大家就可以用了。”徐美利介紹道。 產品在實現工業化生產轉化后,團隊又用5年時間開展應用開發與實驗驗證,證實異綠原酸鈉飼料添加劑可優化斷奶仔豬和產蛋后期蛋雞的腸道菌群結構,提升養分吸收效率,增強食用動物的免疫力。當下正在推進該成分在食品、保健品及醫藥等大健康領域的應用開發。 如果說辣椒紅、番茄紅素等是從1到10的工作,如今的晨光生物,則專注于從0到1的創新。“過去只是提取單一的產品,好多有用的東西都扔掉了,覺得實在是可惜。現在,我們就可以把它進行系統分析,將有商業價值的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出來,做成新產品。”盧慶國說。 晨光生物致力于植物原料綜合利用,將其有效成分“吃干榨凈”,這樣不增加投入,只增加產出,還保護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公司擁有450件國家專利,其中海外專利40件,涵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墨西哥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水飛薊素、姜黃素、番茄紅素等多個品種占市場重要份額。 更具顛覆性的是連續化生產線的誕生,“我們每建一條生產線都是升級版,而不是簡單復制,自動化控制系統也是我們自己研制的。”2003年,晨光生物建成世界首條連續化、規模化辣椒加工生產線,經過不斷發展,到2008年,辣椒紅產量一躍超越印度,成為世界第一。2014年,“辣椒天然產物高值化提取分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辣椒提取工藝技術裝備創新及產業化項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技術改造這一塊已經做成習慣性動作了。現在每個季度,在生產環節、經營環節,管理環節,大家都從自己的崗位上去提建議。”盧慶國表示,技術創新已融入企業的基因,成為發展的基石。
在晨光生物的實驗室里,一顆普通的棉籽里含有259種物質。經過精深加工可以制成脫酚棉籽蛋白、棉籽油、棉短絨、棉殼等十余種農副產品,用于飼料、醫藥等行業。 而這顆小小棉籽來源于公司西部原料基地。從2006年開始,晨光生物“走出去”在全國布局,多年來,陸續在河北、新疆、云南、貴州等地設立原料基地,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協作模式輻射帶動180萬畝特種作物種植,使30萬戶農民年增收近20億元,踐行“人與企業共發展”的理念。 這一模式不僅帶來了種植訂單,更帶來了技術創新。在“棉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中,攻克了棉籽綜合加工中存在的油脂酸價不穩定等關鍵問題,實現蛋白資源高效利用,提升了棉籽油、棉籽蛋白提取率,將棉籽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4%以上。目前,脫酚棉籽蛋白提高生物利用率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精煉棉籽油、棉籽浸提技術及裝備集成創新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晨光生物布局海外,帶著人才、技術、裝備等在全球有資源優勢的地方建原料種植基地,和加工廠。憑借印度建廠的成功,2014年,晨光生物成為世界最大的辣椒精生產商,實現了我國辣椒精從依賴進口到批量出口的轉變。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在贊比亞建立子公司,經營著兩個農場,12萬畝土地,用于辣椒和萬壽菊等作物種植,并配套加工產能。目前,將全球化戰略定位為“兩頭在外國,精加工在國內”,這種布局確保了企業在未來幾十年既保持技術優勢,又擁有原料競爭優勢。

晨光生物贊比亞原料基地在種植辣椒。
7月24日上午,晨光生物第三會議室里滿是青春朝氣,盧慶國與61名新入職員工面對面交流,用生動的晨光故事,為他們拉開職業旅程的序幕,這群“新鮮血液”來自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 “當年我們面臨‘無資金、無技術、無人才、無市場’的困境,全靠‘起早貪黑、愛崗敬業’的拼勁,才一步步在全球植物提取領域站穩腳跟,成為行業領跑者。”談及公司的“逆襲路”,盧慶國頗為感嘆。 作為一家縣域民營企業,晨光生物的人才引進并非一帆風順。“2003年時招了3個大學生,一個月1200元,當時實驗室的負責人一個月才800元。但到年底時學生都走了,我們就總結經驗,改善環境、創造氛圍。第二年招了有十來個,大部分都留了下來,現在都成了公司的骨干。后面我們逐漸明白,想把員工留下,需要有課題和項目,要鼓勵大家寫論文、申請專利,爭取省市甚至國家的科研項目,評職稱。” 為構建完整的人才發展生態系統,晨光生物先后創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香辛料加工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6個科研平臺;實施項目課題獎勵、科技創新獎勵、論文專利獎勵等多種激勵機制;生活上安排人才公寓、建幼兒園、提供前往市區的班車等。“個人事業的成長平臺的確重要,但生活上也得多關心關愛和照顧,才能把人留下來。” 如今,晨光生物擁有博士、碩士學歷員工148人,本科以上員工學歷占員工總數的54%。培養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一大批高層次科研人才,還是河北省第一家具有自主評定正高級職稱的民營企業。 談及今后的發展規劃,盧慶國用“三步走”戰略清晰描繪了公司發展路徑:第一步是辣椒紅色素做到世界第一,公司上市;第二步是做成十個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產品,建成世界植物提取物產業基地;第三步是做大做強保健食品、中藥提取等大健康產業,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目前,晨光生物第一步戰略目標已經完成,第三步戰略目標已經起步。建有國家藥品GMP認證中藥車間,已取得桑菊感冒顆粒、胃靈顆粒、銀杏葉片等11個藥品注冊批準證書,益母草配方顆粒、丹參配方顆粒2個中藥配方顆粒備案,擁有19個保健食品注冊批準證書和54個保健食品備案憑證。 “靠科技創新和人才去深耕行業,推出更多健康產品,為老百姓的健康多做事,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我覺得意義還是非常大的。”當被問到最想實現目標時,盧慶國告訴記者。 在這個小縣城里,一場關于技術創新的故事仍在繼續,而中醫藥大健康的宏偉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晨光生物正在用科技創新書寫中國植物提取產業的新篇章,讓中國的天然提取物走向世界,讓世界的健康產業留下中國印記。
晨光深處見匠心
若不是這次采訪,很難想象,在邯鄲南部一個遠離市區的安靜小城里,竟藏著這樣一家民營企業——它上市16年,是全球植物提取領域的“隱形冠軍”,卻依然保持著近乎執拗的低調與樸實。 陽光正好的早晨,記者走進了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曲周總部。靜謐的林蔭路旁銀杏樹郁郁蔥蔥,簡單的大門,平凡的建筑,一座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廠區,低調得讓人難以將其與研發費用過億的數字相聯系。 走進企業第三會議室,時光仿佛倒流回90年代。紅色布套的座椅、略高出地面的講臺、被擦得發亮的老式會議桌,每一件物品都在無聲講述著企業樸實無華的作風。 從會議室旁的側門直通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企業的簡介:專注于植物有效成分萃取、分離、純化及應用,在中國、印度、贊比亞等地建有30多家子(分)公司。產品涵蓋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甜味劑、天然營養及藥用提取物、保健食品、油脂和蛋白等六大系列上百個品種,辣椒紅色素、辣椒油樹脂、葉黃素產銷量世界領先。 沒有炫目的科技裝置,沒有華麗的展陳設計,只有一排排整齊擺放的產品:從辣椒紅色素、葉黃素到花椒油,從家常的火鍋底料、兒童雪餅到板藍根顆粒、輔酶Q10……記者這才意識到,晨光生物的產品早已無聲地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發現,讓人有一種“原來是你”的驚喜。 董事長盧慶國的講述,平和之中自有力量。他從最初的小作坊說起,講如何手工去辣椒瓣、用小麥機破碎、靠人工篩分。“每一步都不容易,可做企業就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豪言壯語,卻讓人感受到一種堅韌的力量。 他坦言自己是幸運的一代,趕上了改革開放,“能和大家一起做些事,把好想法實現出來,就是幸福。”于是,從“三步走”到“五步走”,晨光生物從實驗室小試到走向了全球大市場。 最打動記者的,不是產值與規模,是他對企業責任的理解。 “早先當廠長只想讓員工拿到工資、有穩定日子過。后來企業大了,才發現我們要對更多人負責——種原料的農民、依靠我們生存的客戶和經銷商……”盧慶國的話讓人看到了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成長,也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時代的發展。 談及政府的支持,他的語氣中充滿感激。“去年我們一個新項目,從征地到審批,十分順利。我們只要專心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其他的,政府都幫忙解決了。”這樣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有了更多發展的底氣。 如今,晨光早已不僅是色素供應商,更立志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健康品牌,做真正有功效,老百姓吃得起的保健品、藥品。”目前,晨光生物正積極向大健康產業躍進,其愿景直白而有力:建設世界天然提取物產業基地,為人類健康作貢獻。 離開時,廠區懸掛的三句標語格外醒目:“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砥礪奮發、勇毅前行,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這三句話,或許正是這家民營企業改變世界植物提取行業格局最好的注解。 每一株植物,都是自然寫下的密碼。下一株改變世界的植物,或許正在晨光生物實驗室的器皿中,悄然萌芽。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2025年9月4日)